台灣最早獲得國際慢城認證的是2014年的花蓮縣鳳林鎮,隨後於2016年,苗栗縣三義鄉與南庄鄉,以及嘉義縣大林鎮陸續取得認證。鑑於申請國際認證及推廣慢城理念的必要性,2017年正式成立「台灣慢城聯盟」。主要會員除已獲義大利總部認證的四個鄉鎮外,擔任首屆主席的鳳林鎮長蕭文龍,亦希望提供平台讓有意成為慢城的鄉鎮加入聯盟,因此邀集台中市和平區、雲林縣古坑鄉、屏東縣瑪家鄉與竹田鄉、花蓮縣玉里鎮、台東縣池上鄉與鹿野鄉,以及連江縣東引鄉,共計12個鄉鎮區組成聯盟。
2022年,苗栗縣三義鄉鄉長呂明忠接任第二屆聯盟主席,同年屏東縣竹田鄉也正式獲得國際慢城認證,成為台灣第五個國際慢城。
為促進聯盟成員共同推動生態保育、文化保存與健康慢活生活方式,建構符合國際慢城七大面向與72項指標的城鎮環境,自2020年起,台灣慢城聯盟開始舉辦年會。第一屆由竹田鄉主辦,打造全新「慢」旅遊模式,提升大眾對慢生活的認同,也吸引國際旅客體驗。2021年第二屆年會移師台東池上舉行,成功擴大國際慢城理念的認知。疫情期間雖面臨挑戰,聯盟仍於2022年與2023年分別在三義與南庄舉辦第三、四屆年會,並邀請國際慢城副理事長來台,分享韓國慢城推動經驗,也開啟了台韓慢城交流的契機。
2024年,台東縣池上鄉成功取得國際慢城認證,並舉辦第五屆台灣慢城聯盟年會,邀請韓國及泰國學者共襄盛舉,深化交流,提升台灣慢城在國際的能見度。同時,擁有軍事與海洋生態特色的連江縣東引鄉,也於2025年6月正式通過國際慢城認證,成為全台第一個離島慢城;南華大學亦榮獲「國際慢城之友」肯定,展現台灣在國際慢城體系中持續深耕與發光的潛力。